墓地咨询|壁葬|节地葬|福位
随着生态葬的推广与普及,不少人在生前就签订了生态葬相关协议,希望在逝世后“回归自然”。安贤园内的生态艺术苑,今年2月24日,市民邓志来代父亲邓泉成正式办好了生态葬手续。早在2016年3月31日在浙江安贤园举办的生态葬仪式上,他就与弟弟一起为父母签订了生态葬协议。较开始,他们四兄弟也很不解,在父亲的强烈要求下才去了解了生态葬。“我父亲一直主张厚养薄葬,本来我们四兄弟商量花二三十万元买个墓地,遭到他强烈反对。他总说‘人死如灯灭,况且周都没有保留骨灰’。后来,他在报纸上看到‘生态葬’报道,和母亲一拍即合,还强烈要求我们去咨询。”生态葬的优势在于减少墓地占地,缓解城市土地压力。奉城可降解生态节地葬实施方案
那么接地生态葬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呢?其一、壁葬:壁葬是把逝者的骨灰盒嵌在墙壁内的一种丧葬方式,壁葬在安葬死者的同时还可以为后人留福,是一种新型的殡葬理念和行为。通常壁葬墙与普通墙体高低相仿,墙体正面分布多个井字型可以安放骨灰盒的格子,格子大小可以放入骨灰盒,骨灰盒放进去后,格位口用石材进行封死,石材外边既可以做装饰又可以用来做墓碑,子孙可以在上面刻碑文,以纪念亲人。其二、塔葬:与传统墓葬相比,新型的“塔葬”不用骨灰盒,直接将逝者骨灰和鲜花一起在塔内进行下葬,让逝者在此回归自然。通常情况下,一座塔能容纳上万例骨灰,具有明显的节约用地、经济实惠的特点。为满足家属的需求,塔内壁上可以设置单独的格子,用于安放逝者的骨灰。上海壁葬生态节地葬设计生态葬介绍:一种顺应自然、尊重生命的殡葬方式。
花葬,花葬是墓葬与树葬的创新,它改变了传统公墓死板、无生机的形式,用花坛代替墓穴,将特制的可降解的骨灰盒放入花坛中,花坛上种植花朵。坛位可循环利用,占地面积少,价格经济。顾名思义,花葬的较大主角就是各色花朵,在节省土地资源的同时,也可以令墓地环境赏心悦目,并充满关怀。草坪葬,源于西方流行于东方的葬式。与芳草为伴,让生命生于自然,归于自然,吸取大地甘露,与天地合二为一。西洋风格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流畅的线条,给人视觉的美感。
生态葬距离“深入人心”还有多远?预计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占比超过30%,社会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林军认为,当前节地生态安葬在推进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小难度,其中较需要突破的是传统丧葬观念带来的障碍和安葬形式创新上的不足,需以转变观念先行,同时做好设施建设、服务优化等方面的工作。参加海葬活动的潘先生送走了没有后人的大哥。他说,福州的公益海葬活动不花一分钱,活动开展也井然有序,唯独感觉亲人骨灰撒进海里后,心里空荡荡的,似乎少了些许寄托。生态节地葬强调减少对社会的干扰,以简约、自然为设计理念。
南京市,2021年3月31日,“回归自然 感知生命”2021年南京市生态葬公祭暨无烟陵园授牌仪式在南京雨花台功德园举行。江苏省殡葬协会、南京市殡葬管理处、市属各公墓表示及生态葬家属表示200余人,参加了在雨花台功德园举行的生态葬公祭仪式。12位逝者家属将扎有丝带的骨灰坛集体放入穴位中,轻轻抛撒泥土与花瓣,盖上“勿忘我”“生命花盘”。和平鸽放飞天空。生态葬家属表示、市属公墓表示等分别向生态葬逝者敬献鲜花和祈福巾。据南京市殡葬管理处统计,在南京,2019年至2020年选择节地生态葬共计41104人。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也被应用于生态节地葬中。浦东新区地宫生态节地葬市价
生态节地葬回归自然的选择带来了心理上的释然,告别传统带来的压抑感受。奉城可降解生态节地葬实施方案
“因为本来基数不大,这几年来咨询、选择不占地的生态葬人数都是成倍增长,”孙志兵表示,在正果万安园,选择不保留骨灰生态葬的市民越来越多,其中相比于壁葬,选择树葬、草坪葬和花坛葬选择比例更高,“从传统角度来说还是讲究入土为安,花坛葬这些还算是入土了。”入行十年,孙志兵发现,在2018年以前,大部分生态葬都带有公益性质,例如遗体捐赠者或者孤寡老人。“之前很多人选择骨灰寄存,抱有在经济条件转好后再买墓地的想法。”从2018年开始,随着市民观念的改变,生态葬的比例逐年递增。奉城可降解生态节地葬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