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发展阶段与趋势
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爆发,与 A 股市场行情及风格相关,但其背后有着产业逻辑支撑,即从概念孵化期迈向量产期,类似 2020 年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发展。依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按渗透率与渗透率加速度可分为五个阶段,人形机器人赛道有望于 2025 年进入从 5% 到 25% 的加速成长期。从今年下半年密集的产业新闻可见端倪,如特斯拉举办发布会展示 Optimus 的进步,国内开普勒、众擎机器人、小鹏汽车等纷纷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且在应用层面也有突破,像优必选 Walker S1 在比亚迪工厂的落地。华为的相关动作更是引发市场关注,其与 16 家企业签约合作,并计划在 2025 年发布产品并试产,带动相关产业链股价上涨。种种迹象表明,人形机器人将在 2025 年试产并迈入加速成长期,相关公司提前提升估值具有必然性。
二、产业链价值与投资机会
人形机器人渗透场景广,从 TO B 到 TO C,涵盖工厂应用等多个领域。据预测,2024 - 2030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超 61%。其产业链分为运动、控制等多个模块,按特斯拉 Optimus 成本拆分,结构件、力矩传感器、滚柱 / 滚珠丝杠等零部件占比较高。当前,滚柱 / 滚珠丝杠和力矩传感器等零部件市场成熟度低、壁垒高、国产化率低,蕴含更多机会。丝杠方面,特斯拉使用行星滚柱丝杠,技术壁垒深厚,全球主要由舍弗勒等头部占据市场,国产玩家正在努力追赶。力矩传感器可按测量维度分类,全球一级供应商有国产宇立仪器和海外 ATI 具备六维技术,二级供应商如柯力传感等也在积极推进六维传感器研发。减速器是重要关键零部件,技术路线存在不确定性,特斯拉采用谐波减速器,国产机器人多以行星减速器为主,谐波减速器为辅。全球和国内市场中,日本哈默纳科和国产绿的谐波等占据一定份额。在大规模量产前,各细分赛道市场格局和技术路线变数大,投资机会丰富。
三、华为与特斯拉的竞争格局
华为早在 7 年前就围绕 AI + 机器人技术研发,积累了多项专有技术及关键技术。今年 11 月与 16 家机器人企业合作,覆盖整机及多种零部件领域,有望通过技术赋能伙伴,成为产业链火车头。海外特斯拉具有虹吸效应,其合作伙伴也能获成长红利。对比两者,华为产业链潜力更足,在智能驾驶领域华为智驾能力已超特斯拉 FSD,新能源汽车领域特斯拉产品迭代和落地执行能力欠佳,市场份额下滑。虽在人形机器人加速成长期两者产业链均受益,但从回报潜力看,华为产业链更值得重视。9 月底以来,人形机器人赛道相关企业股价翻倍,存在估值泡沫,未来股价可能动荡,但 2025 年小规模试产后,优良的整机及供应商企业仍将迎来市场红利。
(恒立佳创是恒立集团在上海成立的一站式客户解决方案中心,旨在为客户提供恒立全球12个生产制造基地生产的液压元件、气动元件、导轨丝杆、密封件、电驱电控、精密铸件、无缝钢管、传动控制与系统集成等全系列产品的技术支持与销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