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近年来,武城县越来越多的企业有的放矢瞄准空白市场,扩大“朋友圈”跨界发展迎合市场需求。截至目前,武城县拥有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53家,省级“瞪羚”企业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等级智能工厂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6家。在浙江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水博社区的秀珍菇生产基地,菌菇“种”在方舱里。方舱配备了控温、控湿等智能系统,在手机上能时时监测、控制方舱里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为秀珍菇在不同生长阶段创造良好生长环境,使增产更有保障。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菌菇方舱对环境更加友好。湖南食用菌菇方舱种植
比如为什么一定要做成保温库板的方舱呢?移动的大棚是不是也可以!移动的爱尔兰保温棚是不是也可行!甚至智慧大棚!长度是不是可以因地制宜的随意调节?还有许多玩法。能源方面,与新能源技术相结合,如光伏、储能等,使用的机械设备能不能更加的节能?食用菌智慧方舱是一种高科技的新型农业设施,它结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生物技术,为食用菌的种植提供了一个高度自动化的环境。智慧方舱通过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环境因素,为食用菌生长提供较佳条件,从而实现高效、品质的食用菌生产。安徽智能化菌菇方舱价格菌菇方舱短时间内实现多次收成,充分利用空间资源。
“这里的光照、湿度、温度,都是模拟秦岭的环境,有利于这些菌种的快速生长。”冮洪福介绍,“一年四季都能出菇,不再受到土地和天气等因素的限制。每个批次的菌菇都能达到较佳的品质和稳定的产量。”“我们现在种植了近10个种类的菌菇,订单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据公司负责人介绍,脱贫户通过技术培训掌握了食用菌栽培技术,可无偿使用食用菌方舱,种出来的食用菌由公司保底回收,每月可增加3000元左右的经济收入。公司目前正在组织人员升级生产设备,稳步推进菌菇冷链系统建设,进一步扩大产能。预计明年食用菌方舱可扩大到100个,同时建成30亩的冷链基地,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让小菌菇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助力乡村全方面振兴。
为做好此项工作,城北街道实行“地方+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优惠措施。短短5个月时间,专业合作社已签订庭院经济合作户100多家,头一批已搭建面积为50平方米的庭院经济示范方舱20座,其中12户利用空心宅院搭建,8户在闲置房屋内种植,投产后每座棚预计年收入5万元左右。邵火庙村食用菌智能方舱种植只此一项,村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不久,一个集食用菌种植、产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综合体将“现身”邵火庙村。菌菇方舱促进了与乡村的资源互通。
日前,走进潜山市黄柏镇袁桂村食用菌种植基地,一座座“智慧方舱”内,一排排铝合金架整齐有序,一根根新菌棒长出头茬鲜菇,白色的菌盖宛如云朵,煞是喜人。近年来,黄柏镇致力于打造“食用菌特色小镇”,通过引入“智慧方舱”数字化种植等技术发展食用菌种植。“智慧方舱”种植食用菌可随时通过互联网监测调节舱内湿度、光照、供水、通风等,15天左右可出菇,不仅可以实现全年化生产,还具有产量高、品质优等优势。黄柏镇后期将陆续放置不同品种食用菌,结合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培育品种。内部设置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生长状态,保障生产的稳定性。安徽智能化菌菇方舱价格
菌菇方舱项目已成为家庭创业亮点。湖南食用菌菇方舱种植
据介绍,智能蘑菇方舱将工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实现集生物技术、室内环境控制、设施农业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种植模式。舱内由云计算系统对菌菇生长全过程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养分等环境要素实行自动控制,科技范十足。“可以根据蘑菇生长的需求,及时调整相关数值,启动相应的设备。”基地技术员徐继辉利用智能手机,现场向记者演示了如何调整舱内数据。智能蘑菇方舱效益如何?任艳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蘑菇方舱化整为零安置在老百姓房前屋后,不需要单独规划用地。按照标准化种植蘑菇,每舱去掉各种开销,每月能盈利6000元。该基地目前日用工量30人左右,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左右。湖南食用菌菇方舱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