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方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贾然
一项新技术的诞生,总是经过不断的试错和调整,还要经过市场的理解和认可,才有迈向成功和未来的可能。对于智能物流装备而言,这样的技术有AS/RS、miniload,也有穿梭车、AGV、AMR,也有“立方仓”。
01 改变现有仓储作业逻辑的立方仓
纵观智能物流技术的发展,项目一直是在有限的场地、合适的成本下,满足存储容量、拣选效率等需求,由此诞生了各种各样仓储物流技术,并结合行业需求实现了广泛应用。不过就目前而言,大部分技术仍然是将存储和拣选分为两个环节,为此上海方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全文简称:方仓智能)总经理贾然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是否有一种技术可以改变现有仓储的作业逻辑,实现存储与拣选的融合,并且不再局限于场地大小和高度。
于是,经过不断地研发、试错和再研发之后,方仓智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立方仓。
02 立方仓的本质
更高的密集存储能力
“立方仓”的本质是一种超级立方系统,不同于市面上以货架为基础的仓储系统,立方仓是由一个个立方体货箱拼搭组合而成的一套系统,通过这样的方式,立方仓能够极大地利用空间,实现货物的超密集存储能力。
更快的拣选效率
而在拣选方面,负责取出料箱的“乐宝机器人”无需在单独的巷道内行驶,而是直接在料箱组成的平面上自由移动,将所需的料箱取出并移动至拣选站。“所有的料箱都不会停留在固定的位置,这是与传统自动化系统比较大的区别之一。”贾然郑重地说道,“正是基于这一特性,立方仓实现了更快的拣选效率。”
没有固定的位置,意味着料箱始终可以按照拣选订单的需求频率进行排序,高频次的货品可以放在更上方的位置,同时立方仓的系统如同一张棋盘,可以为“棋子”规划更合理的行进路径将订单所需的料箱取出,这也是立方仓效率更高的秘诀。
03 立方仓的关键——独特的软硬件
贾然继续道,立方仓的特点源自方仓智能在软硬件方面的独特性。
核心算法打破传统系统调度流程
算法是软件系统的“智能大脑”,立方仓的算法独特性在于打破了传统系统的调度流程。传统作业中需要WMS排单然后通过WCS驱动各个仓储设备进行作业,而非WMS系统出身的方仓智能团队则另辟蹊径,从整体的效率出发,在系统内将订单进行拆分,然后调度相应的机器人去完成任务。
“我们的算法平台会将上位系统的订单进行拆分和重组,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呈现某个机器人在执行订单时执行到一半,就会跑去执行其他订单,这种非常灵活的调度是该系统对现有解决方案的一大突破。”贾然郑重地说道。
另一方面,在储位规划方面,系统精细地记录了每个料箱内的商品,然后通过对过往订单的分析后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储位规划,从而在调度机器人作业的过程中尽量不影响后续订单任务。而且,这套综合的调度系统在接入仿真平台后,不仅能够为客户测算真实作业中的拣选效率,同时也能够通过AI的训练模型不断学习,反向对系统中的调度参数进行调整,实现整体拣选效率的优化。
自研自产各种硬件保证可靠性与稳定性
硬件方面,为了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仓智能在机器人等硬件产品中没有应用视觉导航、激光雷达等新兴技术,“新兴技术的确具备了先进的优点,但是稳定性还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而且,方仓智能建立了自有的生产工厂,并且对立方仓内所有的硬件和零部件如电机、轨道等实现了自研自产,这也是保证硬件产品稳定性的关键之一。贾然继续道,自研自产电机、轨道等硬件在物流装备行业很少见,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方式是为了满足高精度之下的乐宝机器人独特的作业方式。“我们对机器人的定位精度误差控制1mm之内,这背后是整体控制系统、硬件的优化,所以我们才选择了零部件自研自产的方式,能够迅速根据我们自己的需求来进行调整。”
据贾然透露,方仓智能对料箱的承重要求达到了800kg。而之所以要求如此高的承重量,贾然以实际的案例进行解释。某客户项目的高度达到了24层,即需要24个料箱进行堆叠,每个料箱的载重在30kg,因此位于比较低层的料箱必须有承重800kg的性能才能支撑24层的作业强度和要求。“由于料箱储位的规划时刻在变化,因此意味着每个料箱都有可能成为比较低下的那个,所以我们必须保证每个料箱的承重达到800kg。”贾然解释道,“这已经超出了大部分料箱的参数性能。”
04 不同行业和场景案例体现立方仓价值
基于这样的特性,立方仓可以应对包括大健康、制造业、时尚业、快消及零售、第三方物流等多个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需求,对此贾然以多个不同行业和场景案例为我们展示了立方仓及其解决方案的价值所在。
案例一:占地6平方米的“数据中心”
在贾然介绍的数据中心案例中,六平方米的空间内,成功存放了五万多张用于备份数据的蓝光光盘。这些数据中心主要设立于保密机房内,以确保安全与保密。
与需要大量空间和重型管理设备的传统数据中心相比,立方仓系统通过其高密度存储能力和精细化管理优势,提供了解决空间和效率问题的理想方案。立方仓的运用不仅极大地节省了空间,还优化了数据管理流程,有效展示了现代存储技术在数据保护和管理效率方面的关键角色。
案例二:17万料箱规模
以立方仓推动联保储备仓自动化
该项目在2,800平方米的区域内,项目成功部署了17万个料箱。贾然坦言,项目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大规模存取需求,这对系统的吞吐量提出了极高要求。立方仓系统的坪效(即每平方米每小时的吞吐效率),能够达到5.5箱/小时,这样的高效率使得立方仓成为处理大规模物资存取的理想选择。
在立方仓部署之前,该客户使用了传统的库存保管逻辑,需要对现有数据进行转换和处理以适应立方仓系统。贾然解释说:“与流通业相比,一般商品都有相应的条码,可以直接读取条码信息进行SKU录入和后续作业。然而,对于该客户,我们需要从零开始,即从绑定条形码到货品开始,再进行后续的操作。我们拥有其涉密资质,为客户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不仅包括系统的全面部署,还包括对储备的详细梳理和匹配。”
展示了方仓智能的服务能力和技术实力,确保了系统的顺利运行和高效管理。
前期改造需求小,投资灵活性高
通过这两个案例,也体现出了立方仓在应用过程中的特点。一方面,立方仓能够适应各种大小、类型的场地,几乎不需要企业对现有场地进行重新改造等投入,“只需要保证一定的承重即可”。另一方面,立方仓的柔性极高。相比于其他智能物流系统,立方仓可以更灵活地根据需求进行拓展或者优化规模,这实际上为客户的投资提供了巨大的灵活性。“更重要的是,在单位面积下,立方仓的仓储密度更高,而且执行相同订单数量所需的机器人设备更少。”贾然强调道。
05 以立方仓推动仓储物流未来变革
不过,贾然也深悉目前立方仓在客户市场所面临的挑战,除了客户对于该项技术的认知程度之外,实现“规模化效应”在贾然看来是比较大的挑战之一。贾然表示,任何技术的应用要建立在合适的成本之上,其中供应链成本占据了关键份额,而供应链成本则需要一定的规模化才能实现。
对于未来,贾然充满信心:“立方仓不仅能够应对当下的需求,更是以未来的方式对各个行业的仓储和管理模式提供完全不同的变革方向,甚至可以将立方仓称之为一场商业变革,也预示着无限的商业可能与市场前景。”、
对于方仓智能而言,也将持续推进立方仓技术的进步,包括更进一步地优化机器人尺寸,优化机器人结构使其能够实现更高的仓储密度和灵活度,让拣选和仓储合二为一。贾然郑重地说道:“我们希望成为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仓储解决方案的企业,以立方仓推动仓储智能物流的变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