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明确了保健食品是不能替代药品的。文章推送后,小伙伴们纷纷在后台留言咨询关于保健食品的各种问题。现在,我们将就这些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一保健食品在上市前要经过行政审批吗?依照《食品安全法》和《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目前,食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的上市施行注册与备案制度。保健食品注册,是指食品监管部门根据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条件和要求,对申请注册的保健食品的安全性、保健功能和质量可控性等进行系统评价和审评,并决定是否准予其注册的审批过程。 年轻人对保健品的消费需求又同中老年群体迥然不同。功能性食品毒性检验费用
保健食品是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位,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它是特殊的食品,具有功能性,扮演生活食品的补充角色,是经过国家注册备案的,实施严格监管,在经销过程中需要取得相关的经营许可。“保健品”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一般是对人体有保健功效产品的泛称,诸多媒体报道中涉及的保健品,实为内衣、床垫、器械、理疗仪、饮水机等,这些产品可是通通都不能吃的啊,所以您每日补充的维生素是保健食品。 功能性食品安全性评价我们谨防食品和保健食品真假与虚假宣传。
食品毒理学(foodtoxicology)是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质的性质、来源于形成以及他们的不良反应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和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价食品安全性的一门科学。从毒理学角度,研究食品中可能含有的外源化学物质对食用者健康的危害,检验和评价食品的安全性或安全范围,从而达到确保人类健康的目的。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微观方法,另一类是宏观方法。根据采用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食品毒理学主要是借助于动物模型模拟引起人体中毒的各种条件,观察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再外推到人。
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怎么解读?选购保健食品时,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那么,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怎么解读呢?2003年,由原卫生部承担的保健食品审批职能移交到原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所以,目前市场上的保健食品有两种批准文号:一种是2003年以前通过审批的“卫食健字”、“卫食健进字”,“卫”标志原卫生部,“健”标志保健食品,“进”标志进口,如卫食健字(1997)第0005号、卫食健进字(1999)第0175号;另外一种是2003年以后通过审批的“国食健字”,“国”标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健”标志保健食品;“G”标志国产,“J”标志进口,如国食健字G20140262、国食健字J20150016。 您知道食品、保健食品、保健品及药品的正确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吗?
食品被定义不合格的因素有很多:营养标签、保质期过期、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等等。食品包装中写的保质期是比较好使用时期,过期之后可能风味不佳,但未必会产生有害物质;如果是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国家标准规定是在“安全余地”范围内,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会有引发健康问题的“风险”,但并不致病。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农药、食品添加剂等层出不穷,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人们开始对这些食品中存在的外源化学物的来源、性质、不良作用和可能的有益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确定出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评价食品的安全性,并逐渐发展成一门科学——食品毒理学。保健食品强制性标志为天蓝色标志。食品功能性评价实验室
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受“大健康”理念兴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升级等因素影响。功能性食品毒性检验费用
功能性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功能性食品经历了三代的发展。一代功能性食品是根据基料的成分推断产品的功能,没有经过验证,缺乏功能性评价和科学性。第二代功能性食品是指经过动物和人体实验,证实其确实具有生理调节功能。第三代功能性食品是在第二代功能性食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因子结构、含量和作用机理,保持生理活性成分在食品以稳定形态存在。虽然我国保健食品企业的总体规模偏小,但这一问题正在逐步改善。2011年年底中国约有2000家保健食品企业,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占1.45%,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至1亿元的中型企业占38%,投资在1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企业占6.66%,投资在10万元至100万元的小型企业占41.39%,投资不足1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占12.5%,大中型企业所占比例在逐年提高。 功能性食品毒性检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