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二折边;3-卡槽;4-扰流孔;5-第二扰流孔;6-烟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水平”、“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4011-涂胶台、4012-涂胶胎模支架)、402-涂胶机器人)、5-压紧烘干装置(501-温度控制箱、502-压紧装置(5021-外框板(50211-钢板、50212-第二钢板、50213-支柱部)、5022-压板、5023-气缸、5024-压紧胎模、5025-第二压紧胎模))、6-加固操作台、7-总成周转容器(701-储物格)、8-倍速链、9-上本体(9a-上本体外表面)、10-下本体(10a-下本体内表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汽车扰流板装配涂胶生产系统,扰流板包括上本体9及下本体10,上本...
进汽管3与分汽管2焊接为一体。热媒通过进汽管3,分汽管2均匀分布流入换热板的各流道内,在换热板片1内的夹层中构成介质(热媒)的流道,而相邻两块换热板片之间的间隙就构成了另一种介质(冷媒)的流道。换热板片板间流速为(平均流速),在不超过允许压力降的前提下应适当提高流体流速,以增大传热系数。为方便安装、维修,采用单流程或多流程,与管道接口采用法兰联接。为增大对数平均温差和传热系数,换热板片采用冷、热媒逆流布置。权利要求1、一种整体扰流换热板片,包括换热板片(1),该换热板片(1)为夹层结构,在换热板片(1)上设有进汽管(3)和出汽管(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每块单片板上分布有多个交错排列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风电叶片扰流板,包括挡板2,连接板3,连接板3与挡板2的一端连接,搭接板4,搭接板4设置在挡板2的两侧边上,挡板2与连接板3之间的交界线与搭接板4靠近连接板3的一端平齐,且挡板2与两侧的搭接板4之间的交界线分别与连接板3的两侧面平齐。本实施例中,将扰流板1安装到叶片10的压力面上,这样能够使压力面流体速度降低,从而起到增加压力面压强的目的。即由于压力面气流减速的影响,提高了吸力面的流速,减小了吸力面的压强,从而增大了压力面与吸力面的压强差,达到提升能量的...
包括成一钝角延伸的上杆部和下杆部,所述第四连杆为直线形零件。推荐地,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限位块以控制所述扰流板关闭时的极限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后扰流板总成,在特别设计的连杆装置中,屈臂驱动采用两根连杆,相对采用三根连杆的现有技术减少了升起方向的零件装配数量,同时增加吸收公差的耐磨导套,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挠流板零件累计装配误差大、零件本身加工及装配精度要求高的问题,终实现挠流板旋转开启到佳降低风阻以及提升空气下压力的位置,进而实现整车高速安全驾驶,以及节能减排。总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低零件累计装配误差的、降低成本的、提高装配效率以及传递效率的、实现整车高速安全驾驶且具有节...
即缓冲管的上端与浇口相连,缓冲管的下端与流道相连,使流道内的塑料熔体竖直上升至浇口内,优化缓冲管的缓流效果,从而缓解塑料熔体对成型产品的冲击。同时,在垂直于塑料熔体流动方向上的缓冲管截面形状与浇口截面形状均为矩形,便于缓冲管和浇口在连接处的形状相适配,保障塑料熔体的流速。在上述的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中,所述流道与缓冲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呈扁管状且其上、下表面均为水平面,所述连接管在垂直于塑料熔体流动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连接管的截面积从与流道连接的一端向与缓冲管连接的一端逐渐增大。连接管的设置,使流道内的塑料熔体依次流经连接管、缓冲管、浇口再进入模腔,连接管呈扁管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技术的进步,车辆越来越普遍地成为必备的代步工具。而在车辆的蓄电装置的电量不足或者车辆长期停放而电量耗尽时,往往会影响车辆的一些电器元件的正常使用。另外,目前,车辆上安装的扰流板主要是为了减少车辆尾部的升力。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出一种扰流板组件,该扰流板组件不可以减少车辆尾部受到的升力还可以提供车辆的电器元件所需要的电能。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该扰流板组件的车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出的扰流板组件,包括:安装在车辆上的扰流板;太阳能供电装置,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直流/交...
在蓄电装置300电量不足时,可以通过扰流板组件100提供电能,保证电器元件的正常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油耗和减少空气污染。此外,术语“”、“第二”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
l型定位杆19的一端与定位槽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放置腔5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杆11,l型卡杆12的一侧开设有限位孔,限位杆11的一端贯穿限位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压板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套接在压杆7上的第二弹簧的一端,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固定槽2的一侧内壁上,挤压块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弹簧的一端,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放置腔5的一侧内壁上。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教学用多功能机电实训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步骤1:本实用新型中,当需要对扰流板4进行固定安装时,将扰流板4上的安装块3延伸至固定槽2内并挤压压板6,压板6移动带动压杆7移动,压杆...
动模2的下端对应该导管的位置也开设有收纳槽13,可以在动模2下压时将导管收置于收纳槽13内,防止导管对动模2下压形成阻碍。储液腔11内安装有用于为冷却液散热降温的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储液腔11内顶部的风扇12,动模2的侧壁上均设有与储液腔11连通的通风孔20,通风孔20对应储液腔11的液面上方位置。动模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储液腔11连通的注液口21,可在需要时添加或者更换储液腔内的冷却液。动模2的上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拉环14,便于工作人员对模具进行搬运操作。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动模2下压,通过注塑口7向注塑槽4内注入原料,之后完成注塑,控制动模2上移,动模2上移带动导向柱9上的...
1)本实用新型设置成两个对称的扰流板本体,一方面便于安装,另一方面维护成本低,更换方便快速;通过在安装孔内设置的通风组件,汽车行驶时,部分气流从通风组件流过,能够分担气流带来的阻力,降低了油耗,车速越高,效果越明显;扰流板本体采用玻璃钢复合材料制成,并采用一体成型的左面板、中间面板和右面板,这样加工容易,工艺简单,轻质强度高,能较好的吸收冲击能量,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通过紧固件实现与车体的固定连接,安装快速方便,连接牢固。(2)本实用新型的左面板的宽度与中间面板的宽度一致,结构强度高,扰流效果好。(3)本实用新型右面板的顶面与中间面板的顶面通过弧面相连,且左面板与中间面板通过弧形板相...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后扰流板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的上端开设有注塑槽,所述动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成型块,所述动模的上端开设有注塑口,所述注塑槽的内底部嵌设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侧壁内开设有散热腔,所述定模的上端两侧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动模的下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连接在导向槽内的导向柱,其中一个所述导向柱的侧壁上焊接有齿条,所述动模的侧壁内开设有装置腔和储液腔,所述装置腔内安装有用于将储液腔内的冷却液泵入散热腔内的泵液机构,所述储液腔内安装有用于为冷却液散热降温的散热机构。推荐地,所述泵液机构包括密封滑动连接在装置腔内的滑塞,所述装置腔的下端部分别与储液腔以及...
所述流道末端设有截面形状从圆形逐渐过渡至矩形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与连接管相连。即过渡段在垂直于塑料熔体流动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从远离连接一端至与连接管相连的一端由圆形逐渐过渡至矩形,便于过渡段和连接管在连接处的形状相适配,保障塑料熔体的流速。同时便于流道的加工制备。在上述的自扰流注塑模具浇注系统中,所述缓冲管与连接管的连通处设有用于容纳塑料熔体前锋冷料的冷却井。在每一轮注塑中,较早进入流道中的塑料熔体为前锋冷料,冷却井将每次注塑过程中较早流入流道内的较冷的塑料熔体储存起来,避免其进入模腔影响成型产品的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改进浇注系统中的管道结构和扰流柱布置方式...
包括成一钝角延伸的上杆部和下杆部,所述第四连杆为直线形零件。推荐地,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限位块以控制所述扰流板关闭时的极限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后扰流板总成,在特别设计的连杆装置中,屈臂驱动采用两根连杆,相对采用三根连杆的现有技术减少了升起方向的零件装配数量,同时增加吸收公差的耐磨导套,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挠流板零件累计装配误差大、零件本身加工及装配精度要求高的问题,终实现挠流板旋转开启到佳降低风阻以及提升空气下压力的位置,进而实现整车高速安全驾驶,以及节能减排。总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低零件累计装配误差的、降低成本的、提高装配效率以及传递效率的、实现整车高速安全驾驶且具有节...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风电叶片扰流板,包括挡板2,连接板3,连接板3与挡板2的一端连接,搭接板4,搭接板4设置在挡板2的两侧边上,挡板2与连接板3之间的交界线与搭接板4靠近连接板3的一端平齐,且挡板2与两侧的搭接板4之间的交界线分别与连接板3的两侧面平齐。本实施例中,将扰流板1安装到叶片10的压力面上,这样能够使压力面流体速度降低,从而起到增加压力面压强的目的。即由于压力面气流减速的影响,提高了吸力面的流速,减小了吸力面的压强,从而增大了压力面与吸力面的压强差,达到提升能量的...
目前,为了降低整车风阻及提升电池续航里程,通常为增加电池容量;提升车辆高速行驶的空气下压力,采用固定不变化的扰流板或稳定性相对较差且装配累加的四连杆结构带动运动开启关闭。在这种装配形式下,扰流板累计装配误差大;对零件本身的加工及装配精度极高,且零件依赖于大扭矩电机电子控制较高。因此如何低成本高效率的适应车辆速度变化,可变式扰流板开启及关闭实现降低风阻提升车辆空气下压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扰流板总成,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挠流板装置累计装配误差大、零件本身加工及装配精度要求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后扰流板总成,包括:...
板一、板二和连接板之间形成安装槽,挡板设置在安装槽内,便于对挡板的安装,增强挡板与连接板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同时增强连接处的强度,可靠性强,增强使用寿命。6、本实用新型中,将扰流板安装到叶片的压力面上,这样能够使压力面流体速度降低,从而起到增加压力面压强的目的。即由于压力面气流减速的影响,提高了吸力面的流速,减小了吸力面的压强,从而增大了压力面与吸力面的压强差,达到提升能量的目的。风电叶片扰流板为多个,排列设置在叶片压力面上,相邻风电叶片扰流板的搭接面之间相互连接,增大扰流板与风的接触面积,增强对风的阻挡作用,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强。7、本实用新型中搭接板上设置有搭接面,搭接面为平面,在...
将扰流板放置在压紧烘干装置内,压紧扰流板,使胶水于上本体及下本体之间均匀分布,避免开胶,快速固化胶水,避免溢胶;加固操作台方便扰流板安装螺钉;该生产系统依次对扰流板进行装配、涂胶、烘干及安装螺钉,将上本体与下本体两件半成品一步步制成一件完整的扰流板,流水线工作,生产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汽车扰流板装配涂胶生产系统的系统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周转小车及上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周转小车及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装配工装的结构示意...
22-第二折边;3-卡槽;4-扰流孔;5-第二扰流孔;6-烟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水平”、“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1)本实用新型设置成两个对称的扰流板本体,一方面便于安装,另一方面维护成本低,更换方便快速;通过在安装孔内设置的通风组件,汽车行驶时,部分气流从通风组件流过,能够分担气流带来的阻力,降低了油耗,车速越高,效果越明显;扰流板本体采用玻璃钢复合材料制成,并采用一体成型的左面板、中间面板和右面板,这样加工容易,工艺简单,轻质强度高,能较好的吸收冲击能量,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通过紧固件实现与车体的固定连接,安装快速方便,连接牢固。(2)本实用新型的左面板的宽度与中间面板的宽度一致,结构强度高,扰流效果好。(3)本实用新型右面板的顶面与中间面板的顶面通过弧面相连,且左面板与中间面板通过弧形板相...
当机械密封在高速高压下运行时,由粘性剪切热和摩擦热所产生的热量会引起机械密封端面温度过高,从而可能导致机械密封因端面热变形加大泄漏和磨损、液膜汽化磨损加剧密封失效、辅助密封圈老化变质从而失效、石墨浸渍物碳化或熔化而产生泄漏或加剧腐蚀。并且随着固液物料沿轴向对机械密封的动环、静环和法兰直接冲击,造成冲蚀作用,影响密封效果和延长寿命。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带扰流装置的机械密封。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带扰流装置的机械密封,包括:轴套、静环、动环、法兰、扰流板;轴套内壁设有密封圈,动环、静环、法兰套设在轴套外部且沿轴向依次布置,动环内壁设有与轴套密封的第二密封圈,静环安...
连接柱21的底端固定在扰流板本体1上,顶端开设有轴孔;本实施例中连接柱21为梯台式结构,而且连接柱21底端的直径大于顶端的直径,这样结构强度高,连接牢固;而连接柱21的周侧设有三角形结构的加强板23,加强板23的一侧与连接柱21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扰流板本体1固定连接;连接杆22的一端固定在该轴孔内,另一端设置于连接柱21的外部,通过将连接柱21与车体固定连接,就可以将扰流板本体1固定在车体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扰流板本体1的表面上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贯穿扰流板本体1的正面和背面,安装孔内设有通风组件3。具体地,通风组件3包括安装板31,该安装板31上设有透风孔32;透风孔32内设有多...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加强肋,所述加强肋设置在所述钝角区域,所述加强肋的一边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加强肋的另一边与所述连接板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挡板为条形或弧形。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挡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固定件连接,所述固定件包括均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的板一和板二,所述板一的截面和所述板二的截面均为三角形,所述板一、所述板二和所述连接板之间形成安装槽,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一种风电叶片扰流装置,包括扰流板,所述扰流板为多个,用于排列设置在叶片压力面上,所述搭接板上设置有搭接面,相邻所述扰流板的所述搭接面之间相互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搭接面为平面。作...
目前,为了降低整车风阻及提升电池续航里程,通常为增加电池容量;提升车辆高速行驶的空气下压力,采用固定不变化的扰流板或稳定性相对较差且装配累加的四连杆结构带动运动开启关闭。在这种装配形式下,扰流板累计装配误差大;对零件本身的加工及装配精度极高,且零件依赖于大扭矩电机电子控制较高。因此如何低成本高效率的适应车辆速度变化,可变式扰流板开启及关闭实现降低风阻提升车辆空气下压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扰流板总成,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挠流板装置累计装配误差大、零件本身加工及装配精度要求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后扰流板总成,包括:...
使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的固定更为稳定。进一步地,所述外环本体圆弧面的半径与所述管道内壁面的半径相同,且所述外环组件所有外环本体圆弧面的弧度之和小于360°,进一步扩大其与所述管道内壁面的接触面积,使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的固定更为稳定。进一步地,所述外环本体的数目为2,其圆弧面的弧度之和为350-360°;所述内环本体的数目为2,其其圆弧面的弧度之和为350-360°,保证所述外环本体与所述管道内壁面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使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的固定更为稳定。进一步地,每个外环本体圆弧面的弧度相等;所述内环本体圆弧面的弧度相等,使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与所述管道内壁面的摩擦力分布均衡,避免由于局部受...
安装块的一侧延伸至固定槽内,固定槽内活动安装有压板,压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压杆,安装板上开设有放置腔,放置腔的顶侧内壁上开设有压杆孔,压杆的一端贯穿压杆孔并固定安装有挤压块,挤压块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移动杆,移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l型卡杆,放置腔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卡杆孔,l型卡杆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槽内并贯穿卡杆孔,安装块的一侧开设有卡槽,l型卡杆的一端与卡槽相适配。推荐的,所述压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l型拉杆,l型拉杆的一端延伸至安装槽内并活动安装有摆杆,摆杆的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槽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通孔,摆杆的一端延伸至通孔内并固定安装有压紧块,...
所述外环本体与管道内壁面的静摩擦力减小,甚至所述外环本体外侧与管道内壁面不再抵接,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能够轻松从管道内脱落。此设置,在不影响其固定稳定性的同时实现管道内扰流组件的简便安装及拆卸,操作方便,且不会对所述管道内扰流装置以及管道造成破坏,装置简单,可批量化生产且生产成本低,通过相应的参数调整即可适应各种尺寸的管道,进行简单加装即可实现扰流效果,无需对管道进行改装,改装成本低。进一步地,所述内孔呈两端内径大中间内径小的形状,其包括水平段以及位于所述水平段两端的锥形段;所述锥形段具有与所述挤压紧固件相匹配的形状,且其内径比较大处不大于所述挤压紧固件较大端的外径。所述内孔的设置使得所...
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装便捷的扰流板的一推荐实施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装便捷的扰流板的一推荐实施例扰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装便捷的扰流板的一推荐实施例安装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装便捷的扰流板的一推荐实施例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板,2-固定槽,3-安装块,4-扰流板,5-放置腔,6-压板,7-压杆,8-压杆孔,9-挤压块,10-移动杆,11-限位杆,12-l型卡杆,13-安装槽,14-卡杆孔,15-l型拉杆,16-摆杆,17-压紧块,18-通孔,19-l型定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
气缸5023能推动压板5022朝向第二钢板50212方向移动,压紧胎模5024设于压板5022朝向第二钢板50212的一面,第二压紧胎模5025设于第二钢板50212上且与压紧胎模5024相对设置,将刚涂好胶的扰流板对应放置于压紧胎模5024与第二胎模之间,压板5022带动压紧胎模5024朝向第二压紧胎模5025方向移动,压紧扰流板,使设于上本体9及下本体10之间的胶水分布更加均匀,避免开胶。推荐地,压紧胎模5024与下本体10外表面仿形,下本体10外表面对应压紧胎模5024设置,第二压紧胎模5025与上本体9内表面仿形,上本体9内表面对应第二压紧胎模5025设置,避免压紧时损坏上本体...
70年代的世界能源危机有力地促进了传热强化技术的发展。为了节能降耗,提高生产经济效益,要求开发适用于不同要求的高效能换热板片。这是因为,随着能源的短缺(从长远来看,这是世界的总趋势),可利用热源的温度越来越低,换热允许温差将变得更小,当然,对换热技术的发展和换热板片性能的要求也就更高。近年来,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强化传热元件的开发,使得新型高效换热器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与换热工况设计制造了不同结构形式的新型换热板片,并已在很多行业得到应用与推广,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所以,这些年来,换热板片的开发与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由于现有的换热板片为大多为沟槽结构,流体在其内部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