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就应该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国学之光,照亮心灵之路。北京国学赋能
国学之唐诗:盛世的华章唐诗,是唐朝盛世的文学写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初唐四杰用灵动的笔触打破旧有诗风的束缚,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展现出超越距离的深厚友情;盛唐时,李白以豪放飘逸的诗风独树一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尽显对自然的惊叹与赞美;杜甫则以沉郁顿挫之笔,描绘社会的疾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深刻反映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中晚唐时期,诗人用诗作感慨时代的变迁,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蕴含着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唐诗以丰富的题材、多样的风格,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与人们的情感世界。现代国学教育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应当传承与发展。
国学当中蕴含着对现代社会人生具有积极意义和价值的内容,也为中华文化在多元背景下的世界创立良性典范。正如有学者所看到的,国学在维护社会良知,弘扬人文精神方面,缓解人类面临的三大困境,即人与自然的紧张、人际关系的紧张、人自身心灵的焦虑与紧张方面,将起到其他学说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也不断从西方的观点反射回来。英国哲学家汤因比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论点:“能够真正挽救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他认为东西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互补共生是今后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文明的任务,是汲取西方文明之精华,去其糟粕,通过融合东方文明以纠正、补充和调整西方文明的不足,从而创造出一个既能超越西方现代性指导下的工业文明,又能解决当今人类所遇到的生存发展危机的新文明形态。基于这种认识,西方国家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现在,许多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美国还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世界需要中国古老文化理念的推广和实践,国学热正是应时之需。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充满了智慧和哲理。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天生就有善良的本性,这为他的“仁政”思想奠定了基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观点体现了孟子对人民地位的重视,强调统治者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这种“仁政”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对后世的社会理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子还提出了“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标准。这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境时,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人格尊严,做一个正直、勇敢、有气节的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告诫我们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贪图安逸。只有在逆境中不断磨练自己,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孟子》中的这些思想,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国学绽放时代光芒。
我们学了国学,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父母呼这一课。里面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告诉我们: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过了很久才答应,父母叫我们做事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慢吞吞的。因为父母的养育并非易事,所以我们要体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勤快。这一篇短文虽然内容比较长,可它还是围绕着一个“孝”字来写的,来告诫现在的我们,要时刻体谅父母,时刻让他们感受到有我们的温暖,让我们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敬父母的美德。在现实生活中或许只是我们的一个动作都能让父母心生感动,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自己做起,牢记书中所告诉我们的道理!国学智慧,照亮人生路。徐州儒家国学大师
人不该顺时,不可趋时。北京国学赋能
国学中的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从《诗经》的质朴纯真,到唐诗的豪放婉约,再到宋词的细腻深情,每一首诗词都如同一幅绚丽的画卷,展现了不同时代的风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用简洁的文字勾勒出塞外壮丽的风光,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以生动的比喻抒发了无尽的愁绪,引起我们深深的共鸣。诗词之美,不仅在于其优美的语言和动人的韵律,更在于它所传达的深刻情感和人生哲理。它能让我们领略到古人的生活情趣、审美观念和思想境界,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诗词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诵读和学习诗词,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北京国学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