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厦门,作为全国首批推行殡葬革新的城市,当地采用“无碑深埋”的方式,海葬、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生态葬已蔚然成风。记者从福建省民政厅了解到,目前,福建全省火化率稳定在99.8%以上,节地生态安葬率提高至93.2%,均居全国前列,生态殡葬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生态葬”渐成风尚背后,1997年,福州市初次举办集体公益海葬,只有5位逝者骨灰撒入大海。尽管因为种种原因这项公益活动多次停办,但选择海葬的逝者仍逐年增多,今年达到了历史新高。生态葬的优势在于减少墓地占地,缓解城市土地压力。徐汇立体生态节地葬一条龙服务
倡导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在土葬革新区,遗体应在公墓或农村公益性墓地内集中安葬,不得乱埋乱葬,倡导建设单具遗体安葬和双人合葬占地分别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节地型墓位,减少地面硬化面积,鼓励墓碑小型化或不立碑;倡导遗体深埋、不留坟头或以树代碑。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人员选择既具有民族地域特色、又符合节地生态要求的葬式葬法。今后只能选生态葬?推节地生态葬不对人群作硬性要求。针对“今后大家是否必须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或只能选择某种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声音,民政部表示,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不是对广大人民作出硬性要求,而是通过采取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大家逐步接受节地生态、绿色环保要求的安葬理念,进而理解、支持和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长宁环保生态节地葬一条龙服务生态葬让生命在绿意盎然中延续,寓意深远。
从仪式上来说,随着生态葬的发展,出现了花葬、树葬、江葬、草坪葬等多种形式,纪念的仪式感也越来越强。人们选择生态葬,更重要的因素是“礼”,“礼数”到了,人心皆安。钱塘江边的江葬纪念碑、花葬墓园中的姓名卡牌等,生者前往纪念的形式感并不缺,“礼数”周全。从精神上来说,同样是长眠于地下,但逝者的生命以一株花、一棵树、一片草坪这种形式得到轮回和升华,是逝者以一种更崇高的形式泽被后人,更值得被尊重和铭记,这样既能让生者更有追思的仪式感和目标地,还能参与公祭,这难道不隆重、不体面吗?这难道不是厚葬吗?
“因为本来基数不大,这几年来咨询、选择不占地的生态葬人数都是成倍增长,”孙志兵表示,在正果万安园,选择不保留骨灰生态葬的市民越来越多,其中相比于壁葬,选择树葬、草坪葬和花坛葬选择比例更高,“从传统角度来说还是讲究入土为安,花坛葬这些还算是入土了。”入行十年,孙志兵发现,在2018年以前,大部分生态葬都带有公益性质,例如遗体捐赠者或者孤寡老人。“之前很多人选择骨灰寄存,抱有在经济条件转好后再买墓地的想法。”从2018年开始,随着市民观念的改变,生态葬的比例逐年递增。生态葬介绍: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殡葬方式。
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有哪些?骨灰撒散,将骨灰缓缓撒进大海、大江,用花瓣寄托对亲人的哀思,人从自然来,又回归到自然中去。树(花)葬、草坪葬,不需要大面积的土地来建造墓碑和墓园,只需要一个宽广的绿色草坪,将逝者的骨灰埋葬植被下,就能实现树(花)葬、草坪葬。壁葬,壁葬墙和普通的墙体高低相仿,略厚些,墙体正面分布着井字形的壁葬格,大小可放入骨灰盒。格位口用石材封死,石材外表面就当作墓碑,刻上碑文。生态葬具有节能、环保、低成本的特点,属于典型的节约、环保型丧葬方式。生态节地葬,让生命在自然中永恒,与环境和谐共处。亭葬生态节地葬
节地葬采用生态型墓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徐汇立体生态节地葬一条龙服务
了解过生态葬后,家人们渐渐接受了。邓志来说:“其实生态葬的仪式庄重肃穆,生态葬的区块我们也觉得很满意。”为父亲黄忠良选择树葬的黄女士告诉记者,有亲友坚定地持反对意见,认为生态葬太随意,但黄女士跟父亲都坚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其实什么都比不上生前孝顺,这才是较重要的。再说,树葬园区很宁静,在父亲忌日我会去那里看看花草生长,也感到很欣慰。”黄女士表示。还有人会因家人反对而选择签订协议或做公证。建德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唐晓林就接待过多位咨询树葬甚至想做公证的市民。徐汇立体生态节地葬一条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