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安葬方式不同的是,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不留坟头,在花坛上种植花草,同大地融为一体。跟传统殡葬形式相比,节地生态安葬成本极低,有效保障了大家对安葬服务的基本需求。“以前想在墓园里购买墓地需要很多钱,节地生态安葬较大程度上减轻了我们的负担。”参加节地生态安葬仪式的李女士说,参加节地生态安葬,让逝者回归自然是一个很好选择。生态葬是指人的遗体火化后,通过“草坪葬”、“水葬”、“树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具有环保、节能和成本低等特点,生态葬是属于一种节约环保的葬礼。生态节地葬不仅让逝者与自然和谐共存,也为活着的人们传递了一种环保意识和生活方式。奉贤地宫生态节地葬是什么
在此基础上,民政部要求各地民政部门,逐步采取多种措施,对城乡居民实施殡葬基本服务和绿色生态殡葬的费用减免。民政部介绍,清明节期间,民政部官方网站,将设立清明节工作专栏,实时发布清明节工作信息和各地祭扫信息,引导大家错峰出行,或多采用网络祭扫、家庭追思会等健康文明祭扫形式。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绿色殡葬,对接受节地殡葬服务或不保留骨灰的大家,以及土葬革新区自愿火化的,实行有关部门奖励、补贴,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殡葬救助保障体系。奉贤地宫生态节地葬是什么生态节地葬的普及时机恰逢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基于共同价值观。
生态葬为何越来越被社会接受?生态葬不是新生事物。1997年有关部门《殡葬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明确“在实行火葬的地区,国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占或者少占土地的方式处理骨灰”。2016年,民政部等9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这是全国头一个推行绿色殡葬的文件。据统计,2019年杭州主城区生态葬数量为188例,2020年为312例;2021年,全市选择生态葬的数量为443例,2022年为431例。今年,只选择江葬的就有441例。截至目前,杭州累计有3195位逝者的骨灰撒入钱塘江。
而周韵则表示,首先,生态安葬设施和服务要持续优化,加大经济投入支持产品研发,不断推陈出新,充分满足大家多样化需求。其次,有关部门要对生态安葬选择者进行鼓励和支持;还要进一步完善纪念设施;再有就是举办集中祭扫活动,充分表达对生态安葬者的尊重和怀念。此外,要持续开展生态安葬的宣传推广,把尊重生命、绿色文明的理念贯穿于殡葬革新宣传的全过程,全方面、多路径营造移风易俗、绿色生态殡葬氛围,让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尊重逝者的人文精神更好地走进人们心里。自然生态节地葬崇尚自然回归,将逝者融入大自然的循环和表达。
“独特的仪式感”什么样?单璐举了个例子,今年3月30日,“思念互联·记忆重生”——“融”生态沉浸式追思礼在浙江安贤园举行,通过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技术、元宇宙等,让生者和逝者穿越时空“重聚”。通过仪式现场的三面投影,原浙江麻纺织厂退休工人王富荣、林业科学研究员章瑞炽、志愿军战士庞晋,三人的生平和照片一一呈现,这个过程既是对逝者一生的回顾,也寄托着生者的无限追思。缅怀仪式后,三位生态葬践行者被移至生态艺术苑安葬。斜坡式墓地、有机材料的使用与绿色基础设施是生态节地葬的一部分。奉贤地宫生态节地葬是什么
节地葬采用生态型墓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奉贤地宫生态节地葬是什么
生态节地葬特点:一、不保留骨灰安葬,指在规定区域内进行骨灰撒海、撒散、集中深埋等不保留骨灰的一种安葬形式。二、遗体节地型墓位安葬,指在土葬革新区安葬设施内(或在火葬区的少数民族公墓内)采用节地型墓位安葬遗体的一种形式。遗体节地型墓位的标准为:安葬遗体的单人墓位和合葬墓位的占地面积,分别小于4㎡和6㎡,墓碑高度(碑额至地面的距离)低于1m,硬质墓材覆盖面积不超过墓位总占地 30%。三、遗体深埋不设墓碑安葬,指将遗体埋葬在地下深度不小于1.5m或地宫,墓位不突出地面,不设硬质墓碑(或设置其他小型标识物)的一种葬式。奉贤地宫生态节地葬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