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独特的生物学活性使其在疾病的诊断、免疫防治及基础研究中发挥作重要作用。早在19世纪后期,人们就开始使用特异性抗原免疫动物制备相应的抗血清。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建立了单克隆抗体(monoclonai antibody,mAb)技术,使规模化制备高特异性、均质性抗体成为可能。然而,鼠源性mAb在人体反复免疫后出现的人抗鼠抗体(human anti-mouseantibody,HAMA)很大程度上限制了mAb的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通过抗体工程技术制备人一鼠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或人源抗体。当人体受到传染时,抗体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识别和中和入侵的病原体。北京PRR11多克隆抗体研发制造
选择性培养的目的是筛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一般采用HAT选择性培养基。在HAT培养基中,未融合的小鼠骨髓瘤细胞中DNA的从头合成途径会被阻止;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又因缺乏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不能利用补救途径合成DNA;这样未融合小鼠骨髓瘤细胞的两个DNA合成途径都被阻止,骨髓瘤细胞DNA不能复制而死亡。 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虽具有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但其本身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也逐渐死亡。 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由于从B淋巴细胞获得了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可以通过补救途径合成DNA,并具有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的特性,因此,杂交瘤细胞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和增殖。北京PRR11多克隆抗体研发制造抗体是一类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抗体可变区和恒定区:通过分析不同Ig重链和轻链的氨基酸序列发现,重链和轻链靠近N端的约110个氨基酸序列变化很大,其他部分氨基酸序列相对恒定。因此,将Ig轻链和重链中靠近N端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的区域称为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分别占重链和轻链的1/4和1/2;将靠近C端的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的区域,称为恒定区(constant region,C),分别占重链和轻链的3/4和1/2。恒定区 重链和轻链的C区分别称为CH和CL。不同型(κ或λ)Ig的CL长度基本一致,但是不同类Ig的CH长度不同,例如IgG、IgA和IgD包括CH1、CH2和CH3,而IgM和IgE则包括CH1、CH2、CH3和CH4;
多克隆单克隆:天然的抗原分子中常含有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以该抗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可同时启动多种B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中会含有多种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因此称之为多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主要从动物免疫血清、恢复期患者血清或免疫接种人群的血清中获得。多克隆抗体的优势是:作用全方面,具有中和抗原、免疫调理、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ADCC等重要作用,而且来源普遍、制备简单。其缺点是:特异性不高、易发生交叉反应,不易大量制备,因而限制了其应用的范围。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调理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体特性和功能:IgM占血清Ig总量的5%~10%,血清浓度约为1mg/ml。单体IgM以膜结合型表达于B细胞表面,构成B细胞抗原受体,只表达mlgM是未成熟B细胞的标志。分泌型IgM为五聚体,是分子量很大的Ig,沉降系数为19S,称为巨球蛋白(macroglobulin),一般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中。五聚体IgM含有10个Fab段,具有很强的抗原结合能力;含有5个Fc段,比IgG更易启动补体。天然血型抗体为IgM,血型不匹配的输血,可导致严重的溶血反应。IgM是个体发育过程中很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在胚胎发育晚期的胎儿即能产生IgM,故脐带血lgM升高提示胎儿有宫内传染(如风疹病毒或巨细胞病毒等传染)。IgM也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很早出现的抗体,是机体抗传染免疫的“先头”;血清中IgM升高,提示新近发生传染,可用于传染的早期诊断;抗体的结构包括两个重链和两个轻链,形成Y形分子,每一个Y形分子具有两个抗原结合位点。北京PRR11多克隆抗体研发制造
多克隆抗体适用于各种实验和临床应用,如免疫染色、免疫印迹、流式细胞术等。北京PRR11多克隆抗体研发制造
研究表明,孕妇血型及其血清中免疫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之间存在相关性。新生儿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儿被动免疫性溶血性疾病,以ABO血型系统很常见,其次是Rh血型系统。ABO血型抗体是以IgM抗体为主,而此类抗体是不能透过胎盘的,但血液中还有少量血型抗体以IgM和IgA的形式存在,O型血人的抗-A、抗-B抗体部分以IgG类抗体存在,由于IgG抗体能够透过胎盘与胎儿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导致红细胞破坏。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早产、流产及死胎等。而孕妇产前血清免疫抗体效价检测能够及早发现不规则抗体及异常抗体效价等,从而可以及时有效的给予对症调理。北京PRR11多克隆抗体研发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