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东海岸发生了一场虽然只持续三天的抗争性停工事件,但其背后所牵涉的港口自动化争议并未得到真正解决,而是被悄然推迟到了2025年1月15日。此次抗争性停工不只立即冲击了当前的港口运营,更在更宽泛的市场动态中激起了连锁反应。
在抗争性停工期间,多达63艘船只被迫在美国港口外等待,无法按计划进行货物运输,这直接削弱了始发港的运输能力。据专业人士预测,由于船只和货物的严重拥堵,至少需要2-3周的时间才能多方面恢复正常的港口运营。这一影响不只局限于美国东海岸,还波及了跨大西洋航线,对全球航运网络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从欧洲角度来看,每周有23趟航班往返于欧洲和美国东海岸之间,而从美国东海岸返回欧洲的运输时间通常需要大约两周。因此,此次抗争性停工导致10月中旬从欧洲到美国东海岸的集装箱运输能力明显下降。具体来说,停泊延迟半周意味着原本预计两周后可在欧洲使用的运力将减半,并只能延迟到达。这进一步导致本周跨大西洋西行航线的市场运力减少了约10-15%。
此外,南美和远东等其他地区的运力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尽管这些影响将更为分散和延迟。在南美,预计十月下半月将出现运力下降的情况;而在远东,运力下降则可能出现在十一月中旬左右。
面对这一局势,托运人需要采取积极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降低未来可能发生的抗争性停工风险。他们可以考虑将货物运送到经由美国西海岸的替代路线,或者在1月15日之前及时通过美国东海岸港口来交货。对于源自亚洲的货物,这意味着比较迟需要在11月底装载出口货物。同时,一些托运人已经提前为应对可能的抗争性停工做好了准备,他们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制定合理的运输计划,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
船公司同样需要关注市场动态和托运人的需求变化。如果航商真的担心新一轮抗争性停工的影响,那么可能会在11月下半月出现从亚洲到美东的订单量异常激增的情况。从拉丁美洲来看,这种激增可能发生在12月上半月,而从欧洲来看,出口激增则可能出现在12月下半月。这种订单量的激增不只反映了托运人对未来市场波动的担忧,也体现了船运商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策略调整。
总的来说,尽管美国东海的抗争性停工已经结束,但其对全球航运市场的影响仍在持续发酵。托运人和航商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和运输计划,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同时,他们也需要积极寻求解决深层次矛盾的途径,以促进航运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那后期我们的港口拖车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关注优可达,带你了解相关信息。
本文来源于海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