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商机详情 -

节能润滑油介绍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0日

具体来说,改善润滑达到节能的基本途径是:1、降低润滑粘度。在流体润滑范围内不产生摩擦,随润滑油粘度的增加,摩擦系数增大,浪费动力。在接近混合润滑时摩擦系数小,也节能,但在注意勿进入边界润滑。2、润滑油高粘度指数化。国内外试验证明,各种粘度级别的多级油比单级油节能1%~3%;多级发动机油和多级齿轮油联合使用,也比单级油节油2%~4%。3、润滑油减摩性能比较好。在润滑油中加入摩擦缓和剂,能在混合润滑和边界润滑的情况下发挥其抗压、减摩或抗磨的作用。几中减摩剂的台架试验节油率都在2.0%左右。道路试验由于受道路条件和使用环境温度的影响,节油率的变化范围较大,但一般不会高于台架试验结果。 节能润滑油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节能润滑油介绍

节能润滑油介绍,节能润滑油

润滑与节能的关系:下面,我们通过简单的物理学原理,来理解润滑油在节能方面的作用。当我们消耗燃料、电能来驱动车辆或者其它工业设备时,就把燃料和电能转化为了设备的动能,如果燃料和电能100%转化为了动能,那是理想的状态,但现实中不可能,由于有摩擦,一部分能量通过摩擦损耗。做工时,设备消耗的能量E分为两个部分:E=W(k)+W(f),其中W(k)是设备运转的动能,W(f)是运转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克服运动中的摩擦消耗的能量W(f)=f*S,其中S为位移的变化量,物体运动中的摩擦力f=μFN!正规节能润滑油出厂价选购品质高节能润滑油,让您的爱车发动机更加顺畅,节省燃油成本。

节能润滑油介绍,节能润滑油

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油品的凝固和纯化合物的凝固有很大的不同。油品并没有明确的凝固温度,所谓"凝固"只是作为整体来看失去了流动性,并不是所有的组分都变成了固体。润滑油的凝点是表示润滑油低温流动性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对于生产、运输和使用都有重要意义。凝点高的润滑油不能在低温下使用。相反,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则没有必要使用凝点低的润滑油。因为润滑油的凝点越低,其生产成本越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一般说来,润滑油的凝点应比使用环境的最低温度低5~7℃。但是特别还要提及的是,在选用低温的润滑油时,应结合油品的凝点、低温粘度及粘温特性考虑。因为低凝点的油品,其低温粘度和粘温特性亦有可能不符合要求。

桶装及罐装润滑油在可能范围内应存储于仓库内,以免受气候影响,已开桶的润滑油必须存储在仓库内。油桶以卧放为宜,桶的两端均须用木楔楔紧,以防滚动。此外应经常检查油桶有无泄漏及桶面上的标志是否清晰。如必须将桶直放时,宜将桶倒置,使桶盖向下,或将桶略微倾斜,以免雨水聚集于桶面而淹盖桶拴。水对任何润滑油均有不良影响。表面看来,水分不易渗透完整的桶盖而进入油桶内,然而存储于户外的油桶,日间暴晒于烈日之下,夜间则天气较凉,这种热胀冷缩会影响桶内空气的压力;日间略高于大气压,夜间则接近于真空。这种日夜间压力的转变会产生“呼吸”效应,日间部分空气被“呼出”桶外,夜间空气又被“吸入”桶中,如果桶盖浸于水中,那么在夜间水分难免会随空气进入桶内,日积月累,混积于油中的水自然相当可观。节能润滑油具有优异的低温流动性能,能够保证机器设备在低温环境下正常运转。

节能润滑油介绍,节能润滑油

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涡轮增压发动机的高温、高转速、大功率、大扭矩、低排放的工作特点。同时也就决定了发动机的内部零部件要承受较高的温度及更大的撞击、挤压和剪切力的工作条件。故在机油使用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在润滑油的选择方面,有两点特别需要注意,一点就是要选择润滑油,我们建议至少选择全合成油,比较好选择脂类全合成油,才能提供充足的保护,另一点就是要选择粘度更高的机油,0-W30是涡轮车的,在高温下,几乎无法提供任何有效的保护,我们建议选择5-W50或者10W-50的产品。在涡轮车上,可以选择新加坡石油的赛威5-W50脂类全合成油、MOTUL300V10-W50双脂类全合成油、新辉全动力F1-A10-W60,提醒一句的是,这些高粘度的润滑油,并不适合一般街车使用,如果有条件的普通街车也想选用这些的赛车油,则需选择其粘度级别较低的产品。节能润滑油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符合环保要求。舟山高端节能润滑油

节节能润滑油是未来润滑油的发展方向,它将成为工业生产环保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节能润滑油介绍

随着环保意识到加强和节能减排的开展,植物基润滑油将会有很大的前景。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原油的性质和加工工艺把基础油分为石蜡基基础油、中间基基础油、环烷基基础油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发动机油的发展为先导,润滑油趋向低黏度、多级化、通用化,对基础油的黏度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基础油分类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趋势。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节能润滑油介绍